客观、中道、理性、建设性

深度观察、传递真相

财经信息服务平台

查找

首页>教育 > 正文
让破坏名胜古迹者付出“肉疼”的代价
2023-08-09 19:53:36来源:工人日报
据光明网8月7日报道,近日,有网友视频爆料称在陕西榆林靖边县波浪谷游玩,发现一女子翻围栏踩丹霞地貌拍照。视频中,该女子站在岩石的凹陷处,两手扶着山壁,不停调整姿势,反复踩踏,下方还有同行人指导动作。随后当地回应称,已协同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追查,待事实查证后,将会按照相关法规严格惩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。
 

 

  丹霞地貌是一种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,2010年,由六处提名地组成的中国丹霞景观系统被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靖边波浪谷丹霞因拥有众多的波浪形丹霞地貌景观而得名,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。经专家研究考证,其彩色丘陵地层的形成和诞生是以百万年为地貌单元,是不可再生、不可复制的地质遗迹,其遭受人为破坏后会加速风化和流水侵蚀,且自然恢复周期长、修复难度大。

  无独有偶,上个月在甘肃张掖丹霞景区也发生了一起游客翻越围栏拍照的事件。经有关部门调查,该游客进入的区域正是彩色丘陵保护范围,随后景区派出所对该游客处以200元罚款。景区工作人员表示,丹霞地貌是类似古化石一样的存在,如果游客踩上一脚,地表层分布的屑岩会被轻易地破坏,一个游客的脚印地表需要60年甚至更久才能恢复。

  无论是专家还是景区工作人员都传递出了,丹霞地貌不能随意踩踏、踩踏后难以修复等信息,但现实中,依然有游客在不顾阻拦、随心所欲行事。

 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游客文明出游的要求是明确的。比如,旅游法规定,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,爱护旅游资源,保护生态环境,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;环境保护法规定,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,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。同时,风景名胜区条例、治安管理处罚法等,也分别对破坏生态和景观的活动,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、名胜古迹的行为,视不同情节规定了罚款、行政拘留等惩戒措施。

  法律规定之下,景区景点对于游客破坏生态环境、损坏文物古迹等不文明行为,多以劝阻为主,即便惩戒也大多是“意思”一下,不会深究。这种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,不仅可能让当事人没有多少痛感,而且很难对其他人形成震慑。

  当然,也有地方对类似行为动了真格。两年前,男子陈某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旅游过程中,不顾劝阻使用登山手杖在“梵净山金顶摩崖”石壁处刻下4个字。事发后,景区所在地检察院随即启动调查,并提起了全国首例针对在自然、人文遗迹上刻字的民事公益诉讼。法院经审理认为,刻画行为造成了文物和美学景观价值不可逆损害,判决行为人支付各项景区修复及赔偿费用共计12万余元。有网友因此建议,针对破坏名胜古迹的不文明行为,司法机关应该主动出击,有所作为,提高不文明行为的违法成本,用公益诉讼为名胜古迹保护兜底。

  今年2月,最高法发布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时表示,对于实施妨害文物管理违法犯罪行为,造成自然遗迹、人文遗迹、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损害的,坚持全面追责原则,有机衔接行为人的刑事、民事、行政责任;探索运用预防性、恢复性司法规则,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,激励行为人积极退缴文物、修复环境、赔偿损失。

  发现一起,严肃依法惩处一起,让相关人员付出“肉疼”的代价,是对法律规定和相关要求的落实,也是对文物古迹的应有保护和敬畏。(工人日报)

 Top